药膳,这一中华传统医学与饮食文化完美结合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文化的积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药食同源”的记载,强调食物与药物同根同源,通过合理搭配,既能滋养身体,又能防病治病。
在湖湘大地的中医药宝库中,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药膳食疗研究所是一颗“新星”。2022年4月,随着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恢复独立建制,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药膳食疗研究所正式成立。
科研硕果频出,药膳平台惠万家
近年来,该所在课题研究上成功斩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2项,累计获批科研经费近400万元。这些资金如同源头活水,滋润着药膳研究的沃土,使得药膳食疗研究所捷报频传。在人才培养上,该所1人入选长沙市C类人才,1人入选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科技创新计划-荷尖人才计划(湖湘英才项目),1人入选湖南省三区科技人才,并聘请了4名功能性食品相关领域的专家作为客座研究员,为药膳食疗研究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短短三年时间,该所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二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不仅深耕科研,药膳食疗研究所更将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2024年,在湖南省护理学会下成立了药膳食疗专业委员会,为药膳食疗的推广和应用搭建起专业交流平台,大力弘扬了“药食同源”中医养生科普文化。同时,研究所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的支持下与湖南诊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绿之韵生物工程集团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两家药膳实践基地,基地将充分整合中医药研究院科研优势,结合药膳食疗在健康管理和康复中的作用,联合开展专病、专药研究,针对慢性病患者康复治疗,研发保健食品、药膳产品等,形成系列健康管理方案,并向基层、社区广泛推广运用,服务人民群众健康。
药膳食堂成窗口,健康美味双兼顾
为了让药膳更加贴近百姓生活,药膳食疗研究所经营管理了研究院膳食食堂。在这里,药膳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高端养生品,而是成为了大众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食堂根据节气养生规律和不同体质人群的需求,精心打造了炖汤、茶饮、炒菜、面点等系列药膳,60余种单品可以满足各类就餐者的不同需求。其中,茯苓药膳包点早已成为食堂里的“明星单品”“销量王”。这款包点由研究员深入钻研,将湖南道地药材茯苓与传统老面发酵工艺巧妙结合,既保留了老面点心的独特风味,其中添加的茯苓又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一经推出,便深受消费者喜爱,成为了药膳养生爱好者的新宠。
近日,在省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下,药膳食疗研究所推出了“湖南省二十四气节中药药膳汤”项目,让中医药文化随着四季更迭,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每到节气更替,膳食食堂便精心烹制出与节气相应的药膳汤品,如春日里的养肝明目汤,夏日里的清热解暑汤,让人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当前,该食堂已成为周边远近闻名的“网红食堂”,诸多市民慕名而来,一位经常光顾药膳食堂的张阿姨说:“以前总觉得药膳有股药味,不太敢尝试。但这里的药膳汤品,喝起来既有食材的鲜味,又有药材的清香,喝了以后感觉身体都轻快了许多。”
站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恢复独立建制三周年的历史节点,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药膳食疗研究所正阔步前行,让药膳的芬芳,飘散在湖湘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滋养着千家万户的健康与幸福。
编辑| 青 囊
一审| 刘 博 凌 洁
二审| 正 培 凌 佳
三审| 周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