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本书将时令节气和不同体质相结合,旨在为读者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指明方向。出现不适请您及时就诊,接受专业医师的治疗,避免自行用药。
1、本周历法解析
【2025年9月22日——2025年9月28日】
本周节气:
白露节气第三候,秋分节气第一候。白露第三候群鸟养羞,诸鸟储备过冬的食物;秋分第一候雷始收声,阳气渐衰,此时天地间阴气渐盛。
运气分析:
本周处于乙巳年五之气,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为太阴湿土,岁运为金运不及。进入秋分节气,主气为阳明燥金;同时受客气太阴湿土的影响,湿气较重。此时燥、湿两邪强盛。
本周病症:粉刺。
病证分析:
肺五行属金,在体合皮毛;脾五行属土,主运化水湿。受五运六气影响,本周燥邪兼湿均较强盛,秋燥明显若熬夜极易耗伤精血;同时湿邪困脾,嗜食滋腻之品使湿热内蕴于脾,则导致外燥内湿,而出现皮肤干燥脱屑,内有湿热,易发为粉刺。
2、中医学有关辨识
粉刺是一种以颜面、胸、背等处见丘疹顶端如刺状,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为主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
病机:
粉刺的主要病机为素体阳热偏盛,加之青春期生机旺盛,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壅,气血郁滞,蕴阻肌肤,而发本病;或因过食辛辣肥甘之品,肺胃积热,循经上熏,血随热行,上壅于胸面。若病情日久不愈,气血郁滞,经脉失畅;或肺胃积热,久蕴不解,化湿生痰,痰瘀互结,致使粟疹日渐扩大,或局部出现结节。
证治分类:
1.肺经风热证
临床表现:丘疹色红,或有痒痛,或有脓疱;伴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证机概要:素体阳热偏盛,肺经蕴热,复受风邪,熏蒸面部而发。
治法:疏风清肺。
代表方:枇杷清肺饮加减。
2.肠胃湿热证
临床表现:颜面、胸背部皮肤油腻,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伴口臭、便秘、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过食辛辣、肥甘、厚味,肠胃湿热互结,上蒸颜面而致。
治法:清热除湿解毒。
代表方:茵陈蒿汤加减。
3.痰湿瘀滞证
临床表现:皮疹颜色暗红,以结节、脓肿、囊肿、瘢痕为主,或见窦道,经久难愈;伴纳呆腹胀;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滑。
证机概要:脾气不足,运化失常,湿浊内停,郁久化热,热灼津液,煎炼成痰,湿热瘀痰凝滞肌肤而发。
治法:除湿化痰,活血散结。
代表方: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3、调养与防治常规建议
本周高发的粉刺相当于痰湿瘀滞(兼燥)型粉刺,属于外有燥、内有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养防治。
1.情志调养
粉刺发于头面会影响面容,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不利于粉刺的恢复。保持心情愉悦、自信开朗,有利于病情恢复。
2.起居调养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劳累过度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减轻粉刺症状。此外,避免用手去挤压或刺破粉刺,以免加重感染或留下瘢痕。保持居住环境整洁、干燥,被褥、枕套等物品也要经常清洗并在太阳下晾晒杀菌,避免长时间待在潮湿、温热的环境中。
3.饮食调养
注意饮食调节,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油脂和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牛肉、狗肉等。
4.运动调养
粉刺患者应选择低强度的运动项目,如八段锦、瑜伽等。避免高强度运动,如长时间的激烈运动、重量训练等。高强度运动易引起身体大量出汗,导致毛孔堵塞,进而加重粉刺症状。运动时,应避免面部受到摩擦,避免刺激毛囊而加重粉刺症状。
5.中药建议
升阳益胃汤:功效为益气升阳、清热除湿,适用于脾胃气虚、湿热内停证。
6.穴位建议
大椎穴、合谷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每日按揉 15 分钟,以酸胀为度。
4、现代医学的认识
现代医学中的痤疮大多可参考中医学粉刺辨治。痤疮,俗称“青春痘”,是一种好发于额、面、胸、背等处,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青春期常见。皮疹多表现为粉刺、丘疹,严重时形成结节、囊肿、脓疱,可导致瘢痕形成。
流行病学:
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患病,以青少年发病率为高。
临床分型及主要表现:
1.主要表现
皮损好发于面颊、额部,其次是胸部、背部及肩部,多为对称性分布,常伴有毛孔粗大和皮脂溢出。各型皮损包括毛囊口处的粉刺、炎性丘疹、脓疱,以及结节、囊肿及瘢痕等。患者一般自觉症状轻微,炎症明显时可有疼痛。痤疮病程为慢性,时轻时重,多数患者病情至中年期逐渐缓解,部分可遗留红色印记和色素沉着、肥厚性或萎缩性瘢痕。
2.痤疮分级
痤疮分级(强调皮损的性质,不考虑皮损的数量):
Ⅰ级(轻度):仅有粉刺。
Ⅱ级(轻至中度):除粉刺外,还有炎性丘疹。
Ⅲ级(中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外,还有脓疱。
Ⅳ级(重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及脓疱外,还有结节、囊肿或瘢痕。
3.特殊分型
痤疮除上述Ⅰ~Ⅳ级表现外,尚有许多特殊类型。
(1)聚合性痤疮:聚合性痤疮属于较严重类型,表现为严重结节、囊肿、窦道及瘢痕,好发于青年男性。
(2)暴发性痤疮:少数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并出现发热、关节痛、贫血等全身症状。
(3)化学诱导性痤疮:化学诱导性痤疮可由药物因素和非药物因素导致。导致痤疮的相关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精神类药物、卤素药物、分子靶向药物等,此类型的痤疮以炎性皮损为主要表现;非药物因素包括矿物油类、卤素化合物、化妆品、香烟等,此类型的痤疮以粉刺多见。
治疗方法:
1.外用药物治疗
(1)维 A 酸类:包括第一代异维 A 酸和第三代维 A 酸乳膏。初期使用会出现局部刺激反应,如红斑、脱屑,以及紧绷和烧灼感,此时应低浓度或小范围避光使用。
(2)过氧化苯甲酰:外用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溶解粉刺及收敛作用。可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洗剂、乳剂或凝胶,少数患者皮肤会出现轻度刺激反应。
(3)抗生素:夫西地酸乳膏、红霉素软膏、林可霉素、克林霉素,以及氯霉素等外用制剂。
(4)壬二酸:对炎症及粉刺均有治疗作用,还可减轻炎症后色素沉着。可配成 15% ~ 20% 的霜外用。其不良反应为局部轻度红斑与刺痛。
(5)二硫化硒:2.5% 二硫化硒洗剂具有抑制真菌、寄生虫及细菌的作用,可降低皮肤游离脂肪酸含量。
(6)其他药物:5% ~ 10% 硫黄洗剂和 5% ~ 10% 的水杨酸乳膏或凝胶,具有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轻微剥脱,以及抗菌作用。
2.系统药物治疗
(1)抗生素:首选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不能使用时选择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
(2)异维 A 酸:异维 A 酸适用于结节囊肿型痤疮、伴皮脂溢出过多、其他方法疗效不佳的痤疮,以及暴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本药可致口唇发干、脱屑、血脂升高等,另有致畸作用,育龄期男女服药期间应避孕,停药三个月后方可受孕。
(3)抗雄激素药物:适应于伴高雄激素表现的女性患者。常用药物有避孕药及螺内酯。
(4)糖皮质激素:聚合性痤疮和暴发性痤疮可适量使用泼尼松,对严重的结节或囊肿性痤疮可辅助选用皮损内类固醇激素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