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本书将时令节气和不同体质相结合,旨在为读者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指明方向。出现不适请您及时就诊,接受专业医师的治疗,避免自行用药。
1、本周历法解析
【2025年10月13日——2025年10月19日】本周节气:
寒露节气第一、二候。寒露第一候鸿雁来宾,鸿雁列队南迁,以躲避即将到来的严寒;寒露第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随着气温降低,古人观察到天空的雀鸟不见了,而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因其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相似,便以为雀鸟变成了蛤蜊。无论是鸿雁列队南迁还是古人的观察与思考,都表明此时阴气逐渐强盛。
运气分析:
本周处于乙巳年五之气,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为太阴湿土。受五之气客气太阴湿土的影响,湿邪强盛;进入寒露节气,温度降低。
本周病症:腿痛。
病证分析:
受五运六气影响,本周湿度增加、温度下降,寒湿之邪强盛。寒邪、湿邪均为阴邪易损伤阳气,寒性凝滞易凝滞气血、湿性趋下易伤下肢。可寒露节气,若未及时保暖感受风寒湿邪,寒湿流注,可引发腿痛。平素阳气不足、易受风寒者尤须注意。
2、中医学有关辨识
本病在中医学中属于痹证的范畴。本病中医学有关辨识同第 4 周肩臂痛的“二、中医学有关辨识”的内容。
3、调养与防治常规建议
本周高发的腿痛相当于风寒湿痹型痹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养防治。
1.情志调养
寒露节气,气候渐冷,呈现凄凉之景使人心情低落。每当腿痛发作,心情更是烦闷。调养情志,保持心情愉悦有利于气血的运行,可促进疾病恢复。
2.起居调养
寒冷天气时,要注意腿部的保暖,以减少寒冷对腿部的刺激。适当休息,避免过度运动加重腿痛症状。在休息时,可以将腿部抬高,以减轻血液淤积和肿胀。
3.饮食调养
保持清淡、营养均衡的饮食,避免肥甘厚味之物。过食肥甘厚味易产生痰湿,阻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加重腿痛的症状。
4.运动调养
选择低强度、低冲击力的运动,如散步、瑜伽或八段锦等运动。在运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提高肌肉的温度和弹性,减少运动中的损伤风险。运动后进行适当的拉伸放松,缓解肌肉紧张、减轻腿部疼痛。腿痛严重时以休息为主。
5.中成药建议
复方小活络丸:功效为舒筋活络、散风止痛,适用于风寒湿邪引起的风寒湿痹。
6.穴位建议
内膝眼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每日按揉 15 分钟,以酸胀为度。
4、现代医学的认识
腿痛是现代医学风湿性疾病、骨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本周以风湿性疾病为例进行介绍。风湿性疾病是一组累及骨与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肌腱、滑膜、滑囊、韧带和软骨等),以及其他相关组织和器官的慢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可由感染、免疫异常、代谢异常、内分泌失调、退行性改变、遗传、肿瘤等因素导致。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数与结缔组织病变相关,有自身免疫参与。
流行病学:
风湿性疾病所包含的具体疾病数量繁多,流行病学特征不一一介绍。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 20 ~ 40 岁的育龄女性;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青年男性,部分有家族史;骨关节炎常发生于中老年人。
临床分型及主要表现:
风湿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疼痛、僵硬和肿胀,以及疲乏、乏力和运动困难。常见类型如下。
(1)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简称结缔组织病,是风湿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结缔组织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病、皮肌炎 / 多发性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脂膜炎、嗜酸性筋膜炎、贝赫切
特病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2)并发脊柱炎的关节炎:包括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炎性肠病关节炎等。
(3)退行性变:如原发性骨关节炎、继发性骨关节炎。
(4)与感染相关的风湿病:如反应性关节炎、风湿热等。
(5)与遗传、代谢或内分泌相关的风湿病:如痛风、假性痛风等。
(6)肿瘤相关风湿病:包括原发性与继发性肿瘤相关的风湿性疾病。
(7)神经血管疾病:包括压迫性神经病变、神经性关节病、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等。
(8)骨及软骨疾病:包括骨质疏松症、骨炎、骨软化病、肥大性骨关节病等。
(9)非关节性风湿病:包括疼痛综合征、关节周围病变、椎间盘疼痛等。
(10)其他有关节症状的疾病:如慢性活动性肝炎、间歇性关节积液、周期性风湿病等。
治疗方法:
主要介绍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
1.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可以抑制环氧化酶,从而抑制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产生解热止痛、抗炎作用,对解除疼痛有较好的效果,但不能改变疾病的病程。
2.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多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及脊柱关节病,对病情有一定控制作用,能够改善并维持关节功能,减轻滑膜炎症,防止或延缓关节结构破坏和病情进展。
3.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迅速、强大,是多种结缔组织病治疗的必需用药。根据该类药物的半衰期可以将其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因该类药物长期大量使用不良反应较多,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使用剂量。
4.细胞毒性药物
细胞毒性药物可通过不同途径产生免疫抑制作用,明显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的预后。此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且严重,如骨髓抑制、性腺损害、胎儿致畸和肝肾毒性等。
5.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是针对参与免疫应答或炎症过程的特定致病性靶分子的拮抗物。